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

2015【眷村美食‧記憶時光】裝置創作

《眷村美食‧記憶時光》



其實我想談的是關於眷村美食,特別是麵食這件事,在眷村人心中那種巨大的記憶份量,這些記憶的份量除了食物本身以外,還有這些食物背後的文化以及他們與食物之間產生的日常,以及食物與母親間的關係,但我還沒有辦法用一種抽象文字來形容。

   

人的記憶是很奇妙的,一直淺藏在心中,沒有關鍵字,是想不起來的。眷村食物很像是一種誘發的媒介,食物這件事似乎佔領眷村生活很大的一部分,於是乎提到食物,他們都有說不完的菜色,但是問伯伯阿姨們,這菜是和誰學的呢?和誰一塊吃了呢?這些他們卻都不記得了。記得的有什麼呢?大多和過年、喜慶,還是跟打戰、軍營有關,但最後還是會跟你說,我做的餃子可好吃啦~
  

當年的眷村,軍方都會配給麵粉,除了拿去換餅乾外,要把這些麵粉用掉,做水餃、包子、饅頭、煎包、煎餅、麵食.......,讓眷村多了許多的麵食高手。而要吃足這些美食,卻不是平常日子裡能夠吃到的,非得等到過年、喜慶,全家人才會一起做菜、包餃子,豐富年菜。這次便和眷村的阿姨伯伯們一起回味過年時一同包水餃、蒸小籠包與煎餅的日子。



其實這作品很快地就在我心中成形,但是細節卻是一步一步的長出來,原本想要做些人偶,還原眷村的情景,後來只做了些家具做代表,但我做完後,發現只有家具的這件事,和我心裡想要說的事,其實是更貼切的。

新的嘗試,我覺得很有趣,也有我想要做出來的感覺。也越來越喜歡裝置的這個工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這個作品受到銘傳大學褚瑞基老師和張浩鉅、李苡帆的邀請,要在眷村故事館創作一個裝置作品,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想要和居民們一起創作些什麼。聽到來故事館的眷村媽媽們總在後面的小客廳裡討論著過往,但是大部分的時候都在聊以前吃的眷村美食,我想食物這件事,大概是可以包覆所有眷村孩子的一個重要的記憶吧!於是請浩鉅協助聯繫這些美食高手來一起創作這次這個作品。這些眷村的伯伯阿姨們,最擅長的就是利用麵粉來做各式各樣的美食,阿姨來教我們他們怎麼包水餃的,但是這次包和他們以往經驗不同的特大號水餃,對阿姨來說也是個挑戰,阿姨一邊包一邊說著她的故事。不過阿姨似乎對打毛線更有興趣,一路不斷的說著,其實我也可以教你們打毛線 XD,感謝岳峰和風一樣的陳滽特地來幫忙!



後來陸陸續續又約了眷村伯伯,阿姨們來一起包水餃、小籠包的,這看似真的水餃和小籠包,其實是用黏土做成的,鄭伯伯大概是覺得太荒謬了,一直在笑個不停,一邊說:這是麵粉吧?伯伯,這是假的,是黏土,然後伯伯一邊做一邊覺得好笑極了!



這些伯伯阿姨們操著眷村特有的外省腔,互相打鬧著,一邊說著:等等我們做完是不是就可以下鍋啦?



桌面上以假亂真的包子、餃子,讓人肚子都餓了!經過曬乾之後,就成為裝置的素材

  

放進蒸籠裡,也有那麼一回事的樣子,經過的遊客還有好幾個人問我一顆多少錢,大概是想說這麼大的小籠包到底要多少錢才吃得到呢



做完包子、水餃之後,還有一樣菜是眷村阿姨們的最愛

   

瞧瞧,是不是也有幾分相似



在完成這些食物之後,要完成整個創作的概念,還必須加些東西,在參照了很多眷村照片之後,製作了幾組可以代表眷村家庭的家具

   

最後這個作品就完成了,關於食物與記憶,家與母親。垂吊的文字,書寫的是眷村阿姨伯伯們對於食物的記憶,有人回憶起了過往過年的記憶,有人記憶起和鄰居一起做菜的時光......










題外話,開幕的時候,超多人在偷捏這些包子、水餃的,好險是假的,不然都被大家捏爆啦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